2008年教研年会院系交流材料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0-19浏览次数:148

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着力培养学习者应用能力
——湖北经济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外国语学院
一、背景与意义
1、背景
自2002年开始,教育部开始着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的调研,并从三百多所高等学校反馈的问卷以及调研的情况分析得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思想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未能解决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上走的是一条整齐划一的道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和陈旧,一直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地听,满堂灌、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队伍有待加强,特别是教师队伍的严重匮乏,普遍超负荷工作,使得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能力差;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教学忽视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2004年1月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其学习策略,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认真领会《要求》精神和对本校的教师、学生、硬件设施、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实情进行摸底的基础上,课题组探索出一种全新的、体现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常规课堂教学 + 网络自主化学习 + 小班个性化辅导 + 英语第二课堂。同时,创新地提出基础英语 + 后续英语(高级英语 + 专门用途英语 + 课程双语)的课程设置,确保英语学习4年不断线,以英语为媒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学科式ESP和双语教学提升英语水平。采取小规模对比试点 + 扩大规模实验 + 全面推广的步骤有序进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向以课堂教学与在校园网上运行的英语教学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它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技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即综合语言习得、文化输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提升为一体,全面培养学习者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意义
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的设计、开发、教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符合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和总体发展趋势。它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行的教学要求为基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的分析,到学习目标的编写,乃至教学策略的设计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无不贯彻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在试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开发的立体化教材和学习系统---《新时代交互英语》的过程中,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检验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性地研究出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深化高等英语教育改革、优化教育教学的投入与产出、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制定极具个性化、本土化的教学大纲、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丰富英语第二课堂、建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究师资培养与提高的新途径、全面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可参考性和可推广性。
二、实践与措施
1、进行分级、分课型、分模块教学,因材施教
在2004级学生入学以后,我们对我校国金,国贸,国商,金融,经济和国际金融实验班六个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入学摸底测试,根据测试成绩采取灵活多样的分级教学模式,分课型教学,大小班相结合进行教学实验,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以选课的自由,全年级实行自由选课制度,班级大小可适度放开。鼓励先进、督促落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生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教师们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从体制上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从实验中获得的启示和经验对以后我校大学英语改革全面铺开是有益的。
2、精选教材,开设ESP和双语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
对于因学校扩招而引发的学生人数过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为贯彻执行分级教学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在教材的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灵活度。我们摒弃了已使用十多年的老教材,与时俱进,选择了体例和内容都比较新颖先进的教材,如《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 读写译)、《新编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英语》(修订本)、《导游业务》、《金融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加强基础建设,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强化自主听说
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是利用录音机及录音材料让学生反复听一些语言、短文等,然后再完成一些测试题。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及厌烦的心理,上课积极性不高,不如利用先进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给英语学习者创造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广这些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服务。
4、拓展第二课堂,提供多种渠道,扩大学生英语输入与输出途径
鉴于大学英语课时少,任务重,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与输出不足的薄弱点,我们拓宽渠道,积极优化多途径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和推动校园英语角的活动;努力办好英语音频发射;新建学校英语广播电台,节目内容丰富;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各类英语竞赛活动,积极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英语的机会。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5、实行“双主”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建构主义和“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论倡导“双主教学”模式,在这全新模式下,我们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充分发挥把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建立了一整套教学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以老带新,定期听课检查,优质教学示范课,组织教学观摩研讨等。同时以全新的流程设计和授课形式保证该模式的具体实施。
1)视听说流程为:学生上机---统计进度---设置进度---设置难度---选择时段---选择教师----制作名单---面授辅导---评估记录;
授课形式为:两人对话---四人小组---情景设置---脚色扮演---看图说话---游戏短剧---教师反馈----课后任务;
2)读写译流程为:学生上机----统计进度----设置进度----设置难度----选择时段---学生分级----制作名单----面授辅导----评估记录;
授课形式为:课堂导入----重点讲解----课堂讨论----语篇分析----技能训练----课堂活动---教师反馈----课后任务。
6.改革教学评估体制,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 有机结合
由于网络的局限性,缺乏监督是网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对语言学习来说,平时的积累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主要利用“任务型课程作业”对学生进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同时辅以学生自评、互评。规范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课程作业是针对各单元的内容分阶段设计而成,学生必须通过所有的课程作业,才具备参加终结性评价的资格,才有可能通过该门课程的考核;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主要是采取集中考试的方式实现的。通过研究,最终形成多层面、多主体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并在我校实施。
三、取得的成效
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和科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本课题的实施带动了大批教师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活动,减少教书的盲目性和只教书不科研的不利局面。其次,本课题研究重点之全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我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成效如下:
1、更新教学理念,建构基于计算机网络、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的同时,要大力提倡和推广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单独反复地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听说训练的特点,结合教师的课堂讲授和辅导,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较快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探究发现式学习和协作交流式学习的方向发展。为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学校搭建并逐步完善了大学英语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购置教育部推荐的《新时代交互式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式学习的环境。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更加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基于计算机的自主式学习模式与采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通过采用新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学生的英语学习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见下表:

 
 
 
新模式教改实践效果
(数据采用均值)
试点前与试点后学生成绩平均分值对比
试点班与非试点班学生平均分值对比
听  力
11.45:13.94
13.94:11.09
口  语
10.83:14.43
14.43:10.43
阅  读
17.33:23.14
23.14:21.39
写  作
9.28:11.37
11.37:10.33
翻  译
12.54:13.06
13.06:10.38

 
 
 
 
 
 
 
 
 
 
 
在对新模式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1)  2004年9月湖北经济学院教学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教务处通报了上半年由学生评出的全校最受欢迎的80名教师,外语系有13人榜上有名,占22%。
2)  2004年12月,教务处公布了由学生班级推荐的优秀课堂教学人员名单,外语系有48名教师获得提名,荣居榜首。
3)  2004年12月湖北经济学院“2004年优秀课堂教学奖”评比中,外语系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鼓励奖1名,获奖人数和等次居全校之首。
4)  2004年12月,大学英语课程被评为湖北经济学院精品课程。
5)2007年2月,大学英语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
6)2008年6月,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团队。
3、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依据认知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使教育更具现代性。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不仅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完成现阶段的各项学习任务,还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特别是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新的课程设置又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英语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借助ESP和课程双语强化英语学习。学生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所获得的不仅是一项工具,还经历了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异族文化教育、语言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习策略教育、认知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等综合素质教育。
4、促进了教学改革研究,做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研究组教学研究带来了难得的锲机,由此引发了校级、省级、部级教学研究课题与项目纷至沓来,加大了教学研究力度、广度和深度。
1)校级立项5项,内容涉及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习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
2)省级立项4项,内容涉及第二语言习得中非智力因素、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教学评价体系、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3)部级立项2项,内容涉及教改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后续英语课程设置研究。
4)2005年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内容涉及双语教学拓展模式,2005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内容涉及网络教学、后续英语课程设置,2007年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内容涉及自主学习效能、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教改实践与教学研究同时进行,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素材、案例及对象,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及依据。课题组成员充分体会了教学与研究相长,科研、教研发生了量和质的飞跃。
5、加强外语第二课堂建设
在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的同时,课题组又把目光牢牢锁在旨在营造良好外语学习氛围的第二课堂建设上。
1)利用我校外教和外语教师的力量,2004年4月正式启动新校区“英语角”(English Corner) 项目,每周一次,为英语爱好者提供交流、操练以及结友的场所,深受学生喜爱。
2) 为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习者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新校园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学校原有的电教设备,满足教学、自学、娱乐及考试等功能的需要,经过多方努力和精心准备,2004年11月4日开通了湖北经济学院“因你而声”(English For You)英语广播电台。开播以来,栏目不断更新,收听率稳步攀升。成立了湖北经济学院英语演讲队、口译队、英语地带、英语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了多彩的英语学习平台。
3)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各类英语大赛,包括CCTV英语演讲大赛、英语翻译大赛、英语口语大赛、英语辩论大赛、英语才艺大赛等,既锻炼了英语学习者,又展示了教改成效。
4)成功举办2008年湖北省首届大学生英语辩论大赛,提升了学校声誉。
6、拓宽师资培训途径
制定科学而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计划;实行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国内进修与国外进修相结合;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师资整体素质,为教改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以大学英语教研室和ESP 研究所为依托,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在加快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同时,进行后续英语课程(高级英语 + ESP + 双语)设置的研究,为后续英语的开设储备师资力量。
7、完善实验室建设
课题组主要成员积极参与2004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的策划,参与学校新校区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和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截止到2005年4月,学校一期建设共投入457万元,其中438万元用于硬件建设,已建成多媒体投影语言教室8间,语音实验室23个,自主学习中心1个。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实验室二期建设规划(463万元)已通过论证和立项,已完工/实施。三期建设,含同声传译实训室、自主学习监控中心,已完工/实施。
一期
总投入
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
2004
457万
438万元
19万元
 
项目
 
语音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多功能语言教室等
教师培训、第二课堂建设、调研学习
完工
二期
总投入
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
 
2005
463万
424万元
39万元
 
项目
 
语音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共享影音讨论室等
教师培训、第二课堂建设、课件开发
完工
三期
总投入
93.5万
0.5万
 
2007
94万
同声传译实训室等
教师培训
完工
76万
卫星接受与采编
 
立项中
8、增强校际交往,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分4批对上海、北京、武汉等试点院校就试点院校新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分级教学和分课型教学的模式及实施方案等进行调查研究。在课题组外出学习、调研(先后调研、学习了15个院校)的同时,2004年以来,分别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江汉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来我校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关方面,包括分级教学、分课型教学、自主学习中心、多媒体语言教室、教学软件、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调研和观摩。互惠互利的校际交往加强了我校与兄弟院校之间的横向联系,扩大了资讯来源。
9、相关媒体报道
基于计算机网络、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自立项和实施以来,《湖北经济学院校报》、新闻思政网、《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21世纪报(网络版)》、《湖北教育通讯》、《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湖北经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校教改做了专题或新闻报道,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对教改的宣传力度,加快了从研究成果到推广实施的转化。
四、结语
通过总结得出,本教学改革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读、听、写、译、说教学各环节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交叉的综合系统研究、实践与探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分级教学实验,教材多元化,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英语课内外教学活动;坚持并改进集体备课制度,独立撰写特色教案,培养和锻炼师资队伍,发挥团队作用,组织教学观摩学习,激励争优创先;激发教师科研意识,以科研促教学,成绩斐然。我们相信,本课题是着眼于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特定条件,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的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路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改的过程也就是建立新的教学行为模式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网络新时代不断的探索创新,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学校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应当平等地对待教师及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学重心放在听、说、读、写、译等五项技能的综合培养上。使英语不仅成为学生获得信息的工具,而且成为胜任实际工作需要的交流工具,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全面需要。
 
 
 
深化改革  办出特色
——国际金融试验班工作总结
金融学院
国际金融实验班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5年的历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试验班不仅注重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继续学习、终生发展能力的提高,取得许多优异成绩,但是也经历了诸多曲折和困惑,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力争将国际金融试验班办成湖北经济学院的特色和亮点,下面有对试验班取得成绩、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以及今后的工作思路作一总结。
一、国际金融试验班的特色和成绩
(一)国际金融试验班的特色
1.特色的教学计划和特色的培养方案。为适应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外向型、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根据试验班的培养目标,试验班按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要求,为试验班制定了特色的培养方案。
2.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导师制”、“创新学分制”、“淘汰制”等一系列创新性教学管理制度。
3.特色的师资担任专业课教师。国际金融试验的师资队伍中有4人在国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具有国际化的经济学知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聘请了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师。
4.特色的教材和特色的教学方法。在《国际金融学》、《国际结算》等涉外专业课程中选用最新英语原版教材,大胆尝试英语授课,稳步推进双语教学。
5.特色的教学研究。如“国金试验班教学改革新模式的研究”;“财经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拓展模式研究”;“国金试验班‘导师制’创新实践与探索的教学实践研究”;“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模拟教学法的应用研究”,等等。其中,“财经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拓展模式研究”荣获湖北省政府二等奖。
(二)试验班取得的初步成效
2003年至今,共招收5届国际金融试验班学生,2003、2004年各招收两个班级,2005、2006和2007级均招收一个班级,招生总规模达到280人次。
试验班学生在专业学习及其他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突出的优势。试验班Q0442获“湖北省先进集体标兵”称号和 “湖北经济学院优秀团支部”称号。试验班Q0541获得2006年度湖北经济学院优秀班级荣誉称号。金试Q0541班李超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荣获一等奖,金试Q0441班王竞、金试Q0341班孙妍、金试Q0342洪晶瑾、秦静等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金试Q0442班曹林飞同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乙组国家级二等奖。
2003级毕业班 Q0341和Q0342两个班,61名学生,国家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超过100%和80%,而同级平行班不足50%和10%。从学年平均成绩来看,2003级试验班各学年均分保持在80分左右,而同年级平行班均分只有70分左右,2003级考研的学生占比超过60%,远远超过同年级的平行班。2004级74人中,31人报考研究生,340分以上7人,出国学习6人,出国工作1人。试验班的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也表现突出,在就业推荐工作中,试验班的同学以其良好的素质与综合能力,得到了不少用人单位的青睐。
综观试验班学生,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学习目标明确、志向远大。试验班学生自在入校开始就制定了较明确的学习目标。2005级43名学生中出国意向的6人,考研意向28人,工作意向9人;2007级46名学生中出国意向3人,考研意向31人。他们积极主动和高年级交流,参加各种辅导班,为实现目标积极认真地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2.学风良好,成绩突出。从学年平均成绩来看,试验班在同年级中均名列前茅,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相对同级平行班具有明显优势。2005级试验班在期中期末考试中,通过率分别为98%和94%,76%的同学平均分在80以上。2006级试验班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83.3%,第二次四级通过率100%,六级80%;2007级在第一次四级考试通过率为90%,期末英语和数学通过率是100%。
3.探究性学习能力强。为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在试验班学生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组建学生科研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参与教师课题,独立申报学生科研项目,出版学生科研刊物《金融园地》,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金试Q0441班刘杰、金试Q0442班曹林飞同学的《农户融资的考察与分析——盛家坝乡的典型调查》在“2007年中国平安精英大学生励志计划”中获得论文一等奖。2007年4人获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二等奖,2人获一等奖。
4.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综合素质高。试验班学生担任《金融园地》、《汤逊湖》、《藏龙学刊》等杂志总编和编辑;参加校学生会、校心理协会、校数模协会等各种社团;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湖北省英语翻译大赛、“模拟营销策划大赛”等各类竞赛;参加普通话贰级甲等考试、钢琴十级考试、世界跆拳道黄绿带、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师等各类综合能力考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学习能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高层次就业优势。学生综合素质高,在招聘中获得高层次用人单位的青睐。2003级毕业生中1人在外资银行工作,1人赴国外工作。学生终生发展能力较强,根据追踪统计,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继续复习考研。
二、国际金融试验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面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试验班很多同学反映大三、大四专业课程太多,对找工作及考研均有较大的影响。试验班与平行班相比,在课程的种类、选修课和必修课的设置上区别不大。
2.师资的保障上存在困难。在试验班的排课上,安排最优秀教师的要求很难完全满足,很多同学们看好的教师由于事务繁忙无法保证教学时间,特别是在双语教学环节上,师资更难以保证。
(二)管理制度方面
1.导师制。从导师制运行情况来看,有些老师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很多学生反映导师很少和学生主动交流,如何有效建立导师组、发挥导师的整体作用、加强导师之间的沟通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2.淘汰制。淘汰制给试验班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及动力,效果是明显的,但是淘汰的依据、淘汰后的学生后期学业的完成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的排名,免予淘汰的要求主要是英语要求与创新学分,不够科学,不能较全面衡量学生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情况,还需要探索。
3.创新学分制。如何再对创新项目进行细化,如何通过创新学分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进一步思考。
(三)学生管理方面
1、淘汰后的学生管理上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度会有一定比例的淘汰,同时会在其他非试验班里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考试进入试验班,淘汰出的学生和进入试验班的学生在学籍、选课等问题面临许多不便,如淘汰到普通班的同学的课程、班级等都没有及时调整,给同学们的后续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2、评奖评优等政策重心倾向不够。由于实验班学生基础较好,评奖评优以及实习机会的提供等不能仅仅按班级人数的固定比例来决定,应该有一定的侧重,此方面制度有待完善。
3.学生实习机会少。缺少外资银行和涉外企业实习机会。
(四)学生考研、就业期望值过高
报考名校和热门地区;基层和操作性工作意愿不强。
(五)试验班吸引力下降。缺少政策优惠、毕业文凭没有任何区别,因此,部分学生觉得在试验班不如在普通班学习。
三、已采取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一)增强特色,修改培养方案
根据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发展趋势,2007年9月修改培养方案:加大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增设金融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注重宏观金融理论性课程,如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注重微观金融,如公司金融、资产订价、金融工程等课程;优化教师配备,选择适当英语原版教材,加大双语教学力度。
(二)完善制度,提高效率
1.完善“导师制”。为避免“导师制”流于形式,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抓落实、强实效推行“导师制”。从一年级开始实行,由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导师,采用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业、生活上的指导。
2.完善创新学分制度,实行激励积分制度。试验班激励积分制度是对创新学分制度的一种完善和发展。激励积分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文化、体育、社团、学科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创新活动。
3.完善淘汰制。一方面,不断完善淘汰制度本身,重点关注被淘汰的学生,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另一方面,建立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机制,对于淘汰到平行班后进步明显的学生和平行班的非常优秀的学生,通过考试可以到试验班学习。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管理、强练内功
1.进一步优化培养计划,鉴于试验班的基础较好,其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可以进一步提高,以显现差异。
2.切实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的指导。
3.确实落实导师群体作用,导师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如布置学生阅读专业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力争在毕业前发表论文等。
4. 落实好淘汰制。安排好考试命题、改卷和选拔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对学生的产生激励导向作用。
(二)加强协调配合
1)在招生方面,除了英语、数学单科及总分要求外,建议加入金融学院对考生专业发展潜力面试内容,一定程度上增加学院的自主权。
2)教学方面,积极教务处和各个院系的支持,继续选派最优秀的教师承担试验班的教学任务。
3)学籍管理等方面,淘汰出的学生和进入试验班的学生在学籍、选课等问题面临许多不便,各方面需要其他校级职能部门支持;激励学分制度希望教务部门能对学生的激励学分进行合理认证。
4)专项经费方面,申请设立试验班专项经费,用于非试验班选拔考试经费;原版教材的引进;开办学术讲座;集体辅导、单独辅导;学生科研课题申报;学生到沿海或外资企业实习经费,等等。
3.争取政策支持,提高试验班吸引力
1)颁发印有“国际金融试验班”字样的毕业证书;
2)争取学生保送研究生比率;
3)兼职硕士导师确保录取试验班一定比例的学生;
4)争取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让试验班的优秀学生有短期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
5)让学生有在涉外企业实习机会,建议学校每人增加1倍的实习经费,等等。
(四)加强考研和就业指导
对2003级、2004级试验班考研、就业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查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具体对学生考研报名进行具体指导,并对考研学生进行具体专业辅导;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毕业生、考研成功学生介绍经验和指出常见问题,让学生少走弯路;加强就业指导,端正学生就业思想和调整就业期望值,切忌好高骛远;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市场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三位一体”合同式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管理技术学院
一、“三位一体”合同式订单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一)“订单式教育”。“订单式教育”借用了商品交易中的“订单”概念,它是现代经济生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客观要求。借用营销理论来说,它是人才市场上的“定制营销”。由于人才市场需求的异质多元化、复杂化和个性化,必然要求人才培养的定制化。“订单”是一种合约,作为“教育订单”,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水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要素。人才需求方必须在订单合约中与人才培训方就所需人才相关要素进行协商,共同拟订合约条款的具体内容。由于同一企业不同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不同,因此,必须对本单位不同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充分分析后,才能确定合约中的相关要素,并且对技能的要求要细化到具体的岗位。因此,实行教育订单是非常必要的。
(二)“三位一体”订单式教育。“三位一体”订单式教育,是一种紧密型的订单教育形式。它强调实施订单的三方主体积极性的共同发挥。具体做法是:在学生中进行动员,通报企业订单需求;学生自愿报名,并与家长协商,征得家长同意;拟订合同,由学校、企业和学生及其家长三方协商认可;企业考核后择优录用,并签订三方协议。其特点是:(1)企业、学校、学生及其家长三方主体的一致性,三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合作关系,突出了学生及家长这个主体的地位和作用;(2)企业、学校、学生及其家长三方责、权、利的对等性,三方的责、权、利通过合同约定得到确定、约束和保障;(3)企业、学校、学生及其家长三方行为的统一性,三方都应该围绕如何完成培养合格的定制人才而共同努力;(4)“理论、实践、就业”三环节的协调性,以就业为导向,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三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订单学院”。“订单学院”为非实体、非赢利性组织,是企业方设置在校方用以培养订单班学生的订单式学院。该学院不对外从事经营及其他非职能性活动,主要是将企业定制的人才按不同的模拟岗位设置成不同的班级,将这些班级放入订单学院统一管理。如我们设置的“中百仓储营运管理学院”就是一所订单学院。该“学院”下辖两个订单班——“中百仓储营销主管订单班”和“中百仓储财务主管订单班”。院长由企业方推荐,副院长由校方推荐,荣誉教授由校企双方分别推荐。其主要职能是对校企合作的有关工作提供具体指导,及时制订人才需求“订单”,为订单班学员授课,进行企业员工培训,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监督协议的落实。
二、我院“三位一体”合同式订单培养的具体实践
我们目前设立和运作的“三位一体”订单班有5个,分别是“中百仓储财务主管订单班”、“中百仓储营销主管订单班”、“光谷华美达酒店管理订单班”、“光谷华美达烹饪订单班”、“禧邦可酒店管理与烹饪订单班”。
我院于2007年4月20日召开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专业“订单培养”模式研讨会,邀请了武汉中百仓储连锁有限公司、武汉光谷华美达大酒店、武汉中商集团有限公司等十四家大型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对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进行了详细研讨;同时召开了校企合作“订单班”动员大会,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并向自愿参加订单班的学生家长寄发了“告家长书”和“订单班协议书”,以做到三方达成共识,三方共同签订合同,来确保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实施,力求形成“理论、实践、就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和达到“企业、学校、家长”的 “三位一体”的新模式。2007年7月13日举行了签字仪式,正式成立了5个“三位一体”合同式订单班。
目前,5个班已基本完成了企业课程教学。其中:“中百仓储财务主管订单班”的28名学生已经全部完成了理论课程和企业课程的学习,已经到岗见习;“中百仓储营销主管订单班”26名学生已完成了两个学期的企业课程,部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光谷华美达酒店管理订单班”、“光谷华美达烹饪订单班”和“禧邦可酒店管理与烹饪订单班”的学生也完成了企业实训课程的教学,分别从7月12日、7月21日和8月4日起陆续到企业从事顶岗实习。
三、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合同式订单培养的主要设想
为了把职业技术学院做实、做强、做出特色,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继续探索和实践“三位一体”合同式订单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首先,积极探索和创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企业、学生及家长、学校各方的利益需求不尽相同,寻找三方利益结合点是校企合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三方协议的内容,使合同条款更加科学、合法、合理、有效,并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三方各自的利益,从而促使三方合作关系健康、有序、合法、稳定的长期发展下去。
其次,不断丰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内容。1、经营协作。在合作单位经营旺季或平时需要人力支持时,由学院派优秀学员给予协助。2、学生社会实习。合作单位是“三位一体”合同式“订单班”理所当然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责任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实习提供场所及相关指导。3、讲座与培训。学院聘请合作单位有关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就有关实践问题和职业规划为订单班学生作专题讲座;合作单位也可以聘请学院相关人员为荣誉教授,在需要时为其进行员工培训。4、座谈与研讨。举行经常性的校企合作办学座谈、专业建设研讨等互动活动。将实习基地的高管和人力资源部经理请进来,就专业培养方案、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办学等问题展开广泛研讨。5、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订单班的学生在企业已经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应该是企业准员工,因此毕业安排岗位的起点要高一些。
最后,有重点地推行“三位一体”合同式订单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要,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进一步做好已有专业订单培养基础上,积极推行物业管理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订单培养工作。订单培养专业条件一旦成熟,就将该专业培养方案改为“2+1”培养模式。
 
 
 
 
抓改革 重建设 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三实”人才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
经济管理实验示范中心
根据学校走教学型、应用型本科办学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理念,彰显我校“重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重视地方性和本土化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特色。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建设以来,在学校领导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与相关院系、教育技术部等单位的支持与配合之下,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不断尝试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的做法
 1、根据一级学科实验教学要求,按照“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我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资源,构建经济管理实验资源共享平台
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之前,我校的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分属于各院系,由院系自己使用,自主管理,呈院系分割局势。这种管理模式形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浪费,与实验教学体系的分散,不符合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中提出的推进实验室体制和实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的要求。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打破原有实验室归属相关院系所有的实验资源分割格局,根据一级学科实验教学要求,按照“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构建经济管理实验资源共享平台,统筹安排、调配、使用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资源,实现经济管理类实验资源的共享。避免了重复投资,从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我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资源实验教学资源的运用效益。
2、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构成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按照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实验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结合本校办学特色,结合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要求,对实验教学课程与实验教学项目按经济类、管理类和经济管理类三大体系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层次的实验教学。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1)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根据学科的特点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实验安排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应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具有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逻辑推理、做出结论的能力;并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及具其他信息源获得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2)应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应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同时对于必要的实验促进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结合。
(3)在丰富和深化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保证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合理开设的情况下,加大对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的实验课程的开设力度,使整体课程体系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观,取行了一定的效果。
4、建章立制,规范实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和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规范实践教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管理,用制度来规范工作职责、要求与工作程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完善有关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实验实训中心研究制订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程序,并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制订相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规范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
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的成效及问题
(一)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的成效
1、基本理顺了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构建了一个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效能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通过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教务处在实验教学制度建设、计划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责任;教育技术部在管理、服务、技术保障、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的职责;院系在建立教学规范(教学要求、管理办法、质量标准等)、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建设、教师和学生的考核等方面的职责。
2、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建设以来,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也促进着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拟定了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验室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为实验教学总体目标,打破原有以理论课程设置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态势,根据“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层次”,构建了以基本实验项目、提高型(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实验项目、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3、结合现有资源,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资源面向学生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完成计划内实验教学任务后,运用现存资源条件积极向学生开放,实行阶段性全时开放和预约开放相结合,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的、人性化的实验教学环境,构造集实验教学、实验教务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为一体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利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模拟现实工作环境的情境或场景,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虚拟资源完成特定的业务工作,从动手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从而拓展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建设了一支整体素质较高、专兼职相结合的实验教师队伍和管理、技术人员队伍。
5、顺利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验收和财政部共建项目的验收工作。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2007年11月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湖北经济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验收。2008年配合学校顺利完成财政部共建项目的验收工作。
6、配合相关院系在学科发展、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建设以来注重学科建设与发展,为学科发展、教师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教师运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近年来,经济管理类院系以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成功申报了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三大省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企业管理四个湖北省硕士学位授权点,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等省级精品课程,以及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学科交互融合的平台,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近3 年来,我校学生在大学生各类竞赛中成绩辉煌,在各类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6 项人次,省级奖励5 项33 人次。获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37 篇。
(二)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的问题
尽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二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兄弟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1、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有待完善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一是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问题(不全),二是经济管理类软件建设问题(不完善),三是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问题(与实践脱节)。
2、独立实验课程较少,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局面尚未改变
我校经济管理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多数附属于理论课,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少,基本没有独立的实验学分,为了完成理论教学计划,常常出现理论课占用实验课的时间,难以按实验教学大纲完成预定的实验教学计划。其次,实验课没有单独的成绩,不记独立的学分,造成了很多同学不愿意上实验课,或不重视实验,这些直接导致实验教学课效果不好。
3、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与实验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与实验教学内容依然以演示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较少,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验内容相对较简单,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一步步做,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关注的是指导书上的步骤和结果,而往往忽略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过程的思考,实验步骤和方法是由老师设计好的,学生无须考虑,为达目的可不求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4、实验队伍方面的问题
实验教学一直处于相对的“弱势”,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队伍存在着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人才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下一步的思路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改革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其主要内容为:
1、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验教学及改革中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为目标,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2、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引入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性学习。
3、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
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4、完善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改变管理类实验室严重滞后的局面,加快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与实验教学软件建设,完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
5、改革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相结合的经济管理实验课程体系,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基础性实验重在验证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综合性实验强调各学科间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创新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础性实验与对应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独立开课。
6、加大开放力度,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放实验是指每门实验课提供一定数目的课内选做和课外选做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里完成的实验,对实验兴趣浓厚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空间。扩大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的范围,包括向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开放。学生可在综合创新性实验室进行探索性实验或配合教师研究开展新实验。实验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应用意识。通过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有更多独立实验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为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中心将进一步创造条件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的对学生开放,并实行网上预约、登记与指导制度。
 7、构建信息平台,推行网络实验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提供给学生动手的试验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实验中心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中心建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积极开发实验教学软件,将实验教学课件、实验指导等内容上网,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实验教学、实验室基本工作信息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具备学生与实验教学互动功能,学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实验预习和预约。同时,利用校园网为中心提供的网络资源,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实验教学。
8、规范管理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实行“中心主任—课程责任教授—任课教师”的分级责任制。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检查,广泛听取他们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系列措施,落实实验授课计划,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对实验教学过程及实验教学效果的全程监控,促进实验教学基本建设,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实习教学建设与改革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
    根据会议指定的主题,我从四个方面简要汇报一下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开展专业实习工作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谨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高度重视专业实习,把专业实习视为旅游学院办学的一条生命线。
旅游与烹饪专业实践特色鲜明,实践性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中的专业实习是关键,又是办学的一个难点。一方面,是实习单位难找。大中型旅游企业、高星级酒店的岗位要求高,而且每个企业一次性能提供的实习岗位终究有限,这往往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找不到符合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实习单位。“无奈”之下,有的院校任由学生自找实习单位,还把这种给自身减压力、甩“包袱”的作法当成发挥学生自主性、锻炼其实践能力的好方法。另一方面,是学生实习难管理。现在学生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往往较为缺乏,常常不适应新环境,容易产生思想、情绪上的波动,造成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加之实习单位点多、分散,使得实习管理工作无法及时、有效的开展,或疲于奔命,或听之任之了。
实践业已证明,对学生的专业实习决不能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否则贻害不浅。我院认识到,专业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旅游与酒店烹饪教育的完整性,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就业的质量和就业率,关系到企业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关系到学生的成才与成人。因此,旅游学院没有回避问题,而是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较大幅度地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力求搞好专业实习。其中,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酒店职业经理人”、“烹饪与营养教育”两个专业方向的第6学期,学生整学期在外进行专业实习,在实习中检验所学知识和理论,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也为以后写作毕业论文和就业做好铺垫。
其次,广泛开展校企、校地合作,初步建立了稳定、优质的实习基地体系。
与企业建立广泛联系是搞好专业实习的核心点。旅游学院走过了由我求企业到企业求我们的过程,一路走来甚为艰辛。我们校企合作所瞄准的是国际、国内知名旅游与酒店集团,陆续建立了20多个专业教学实习点,并与其中8个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它们地域广泛,包括本地、国内、境外;门类齐全,涉及酒店、餐饮、旅游;层级很高,均为著名企业、四星级以上饭店。其中,2003年,与深圳中南酒店投资管理集团公司联合举办了中南酒店管理学院;2004年,与法国马赛酒店学院签订“8+1”中法旅游教育合作交流协议,每年对等互派师生学习交流;2006年,与香港皇上皇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海港饮食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湖北省内首个将实习基地建在香港;同年,还与中南国际旅游公司(湖北)共建有中南国际旅游公司湖北经济学院分部;2007年,与神农架林区政府签订协议,神农架林区成为旅游学院产学研基地。通过与这些企业集团、地方政府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和实习专门协议,建立校企约束与互信机制。我们严格遵守实习有关协议,认真履行有关义务,同时注重保障学生实习权益,使专业实习落到实处。在与企业的互动上坚持人才培养为本位,互利互惠。企业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给企业以支持,我们需要企业帮助的时候,企业能力所能及地为我们提供方便。这既是一种办学、人才培养的功利互动,也是校企间的一种情感互动。有了业务的相互支持,有了情感的联络,学生实习之路就比较顺畅了,也为长远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我院先后派出校外实习生400多人,派出实习指导教师20余人次。学生实习合格率为99.5%,实习优秀率为16%。共有30多人被评为优秀员工。我院实习生得到实习单位的普遍肯定和赞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良好的实习安排管理所带来的学生直接就业率为30%,间接就业率为40%。
第三,不断提高教师服务企业或行业的能力,大力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投入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合并组建之前,学院已培养和积蓄了一批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旅游学院既积极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又继续关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形式,选派教师深入国内外企业进行锻炼。
我们认为,学生的专业实习也是老师的实习和实践,是老师了解企业实际、进行企业调研、提高动手能力的一个良好的机会,两者应有机地结合。因此,我院将规定,教师任职副教授之前至少有一次3至5个月的学生实习指导经历。依据中法旅游教育“8+1”交流合作协议,从2005年起,每年选派一名教师到法国锻炼。还不定期的选派教师到杭州、深圳等旅游、酒店企业锻炼。这些老师不仅要管理好实习学生,还作为一线员工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劳动,工作十分繁重,尤其是在国外企业的工作量往往是国内同类工作的数倍。这些教师发扬奉献精神,克服劳动、生活、家庭等重重困难,在异域他乡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通过3~6个月的实践锻炼,他们既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开拓视野,又大大加强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通过参与实践,我院教师已深刻地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用他们的话说,旅游学院教师搞教学,做研究,既要用心投入,用脑思考,用手书写,还要用脚踏踏实实地走出来。
第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加强实习制度建设与实施。
搞好学生实习工作,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学生实习的教育工作不是等到实习前几周或一个月来做的,而是在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开始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专业实习对学习好本专业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逐步确立从最基础、最基层做起的实习观念,防止好高骛远思想的滋生。实习的思想工作是全员工作。除了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必须做好学生实习思想工作外,全体老师亦需结合自己所授课程来做好学生实习的思想工作。这样,实习前的集中教育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搞好学生实习工作,必须统筹安排,周密布置。为此,我院一是制定专业实习方案。定实习目的,定实习要求,定实习方式,定实习时间、地点、内容,定实习指导方式。二是拟定专业实习管理规定。定实习纪律,定实习请假制度,定实习成绩考核内容、方式、程序,定奖励惩处规定。三是认真落实实习制度。实习方案一经制定,就严格实施。如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有所调整,必须经过院分管领导批准,并与实习单位有沟通、有协调。对于少数不遵守实习纪律的学生,均依据实习管理规定,相应予以严肃处理。
搞好学生实习工作,还得全过程指导。这种全过程指导既是专业实习知识的指导,也是对学生成人、成事的指导。我们将实习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选定实习组长,安排指导教师。省外实习点,我们派出专职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和管理;武汉市内实习点,我们指定指导教师并每周到实习点了解一次学生实习情况,及时反馈和处理有关情况。对实习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度过实习适应期。对实习学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及时与企业磋商、与学生沟通,妥善解决,不激化矛盾。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我们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使家长们协助我们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在学生实习之前给学生家长发出“实习通报书”,告知家长此次实习的作用、意义、时间、地点、管理制度、企业性质、企业环境,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
在实习管理过程中以激励、鼓励为主导。对在实习岗位上表现出色的学生采取本院表彰和企业奖励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对于违纪学生,我们注意认真细致地了解学生违纪的主客观原因,有的放矢地说服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实习管理,班主任参与管理是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凡是真正懂专业、工作细致认真的班主任参加学生实习全过程管理,学生实习的违纪率往往在5%以下,相反,则违纪率较高。对班主任参与实习全过程管理,这里强调三个因素:一是懂专业;二是按院系要求办;三是工作细致认真。
综上所述,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在专业实习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实习形式的多样性、校企合作的广度尤其是深度等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继续探索的地方。我们相信,有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在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在创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迈出坚实的步伐。
 
 
 
 
 
工商管理学院经理预备班情况汇报
各位老师:
上午好!
工商管理学院是学校最早的四大学院之一,目前,开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流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其各专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偏重应用型、实用型。因此,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00年就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直到现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现在我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有些情况向各位领导、老师作个汇报。
一、经理预备班产生的背景
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学校的根本,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是高等学校的基础工作。
1、毕业生就业的客观需要
学校就象一个企业,其学生就是产品。产品卖不出去一样,企业迟早会倒闭。学校培养学生,倘若学生找不到就业岗位,不被社会所接受,不被社会所承认,培养的学生是失败的,培养学生的方法也是错误的。
那么,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们这类新兴的教学型大学,能为社会、企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应该是从知识结构或课程体系来说强调学以致用,从实践能力来说强调能力强、上手快。
2、本科培养模式有必要进一步探索
人才培养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如何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2000年开始的“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强调直接针对某某具体企业的某某具体岗位培养人才,虽然动手能力强、上手快,但必然会导致:一是学生就业面太窄,只能到约定的企业去就业;二是按某些企业岗位要求培养的,一旦岗位变换,“人才”就很难适应了;三是“订单”培养的学生口径太窄,知识太“专”,缺乏足够的后劲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探索更新、更高层次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3、有“订单教育”多年探索的基础
一是有良好的企业资源。2000年就开始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先后与中商集团、中百集团合作进行探索,有良好的企业资源;
二是有“订单教育”的基本方案。8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文字资料和校企合作的管理经验,为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能。
二、经理预备班运作的思路
基于前面所讲的内容,我们将预备班人才培养目标订为: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创新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其基本做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构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我们请了学科专家,企业界人士共同参与,制定了经理预备班培养方案,重点在于优化课程体系,细化实践环节。
经理预备班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已有的校企合作,并建立更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共同建立“经理预备班管理委员会”,让学校与企业都全程、深层参与人才培养,负责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拟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计划、学生毕业就业安排与跟踪培养等等工作。
2、共同完成培养过程
校企双方根据经理预备班按照审定了的培养方案,分别进行理论和实务类教学。理论课程在学校课堂讲授和仿真实验在学校实验室仿真;其它部分课程的教学还将更多在请企业界人士完成,如企业文化的诠释,技能技术的传授等等。
学生定期深入企业调查与实践,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这样,既确保了理论的完整性,又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保证了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高度适应性,当然也能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
3、强化现场教学,技能培养
预备班人才培养模式要让学生学好基本理论的同时,探索更为可行的现场教学方式,即规定学生到企业一线的课程占总课程30%,深入企业一线的课程上课时间占总时间的30%,每个实践课时都有企业管理人员现场讲解或指导,到企业请一线人员手把手传授,学习生产工作的岗位技能与技术,确保学生技能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缩短学生的适应时间。
三、经理预备班预期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经理预备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至少达到3个方面的成果:
1、探索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探索的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订单教育模式,主要表现在:①订单固定了工作单位与工作岗位,学生缺乏适应性;②订单偏向于专科层次,我们希望经理预备班的学生是与社会实际接轨,而不一定与具体企业接轨。③我们强调实践动手能力,不等于强化具体操作。
经理预备班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于企业的一线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通过培养具有宽厚基础和良好训练基础上的适应能力强,并通过锻炼逐步成为企业精英。这也许是在探索着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探索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通常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我们的方案至少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适应能力强,就是强化理论基础,必须“够用”,即基础理论宽厚、人文素质较高,适合于工种转换、岗位转换,有良好的发展后劲;二是上手快,就是在专业技能、技术上要“实用”“管用”,通过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习惯动手、善于动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意思和动手能力。
3、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经理预备班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还必须通过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经理预备班主要是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其最大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一是建立一批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共同组成的师资队伍,部分企业一线人员成为长期参与上课的“专职”老师;二是把学生学习引向社会,企业生产车间、零售卖场以及城镇乡村作为学生学习场所,作为学生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
四、经理预备班存在的问题
8年的探索,初步有点成效与收获,但说是一种已经成熟了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很有距离。
1、参与校企合作企业数量还不够多,行业、企业都比较窄,学生到一线深入了解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去就业的也不太多。
2、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积极性不够高,因为学生不直接去就业,校企合作更多是给社会培养人才,
3、校企合作操作也比较困难,因为企业负责校企合作的管理人员岗位变换太频繁,使企业的难于长久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4、因学校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的刚性,使企业界人士的课时安排上、课酬结算上都存在问题。
8年的探索,8年的艰辛,我们无缘无悔。我们收获喜悦,收获希望。只是为了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更加富有成效,就需要学校、社会和所有相关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我们这种探索,以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宽容。
上述内容是我们在经理预备班工作中的做法和想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导。
 

责任编辑: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