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保障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启动2025-2026 学年第 1 学期的课程编排工作。现将相关具体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核对教学执行计划(3月24日-4月3日)
1.本次教学执行计划核对对象为2022级、2023级和2024级。
2.各学院需在教务管理系统下载2025-2026-1学期教学执行计划(下载方式见附件1),仔细核对开课学期、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课程性质、课程类别、总学时、开课学院等关键信息,确保与培养方案一致,无漏开或重开课程。
3.教学秘书与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完成对教学执行计划的初次核对并签字后,将执行计划下发至各班级签字确认。学院教学副院长需对班级(专业)教学进程表及教学执行计划最终版本复审、签字盖章,并于4月3日前将材料提交至教务处运行科存档。
4.教学执行计划原则上不可更改。确需变更的,需在教务系统提交申请(教学计划管理—教学执行计划—教学执行计划变更申请),并附经教学副院长签字盖章的《教学执行计划核对情况汇总表》(附件3),教务处审核后调整。
5.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需落实任务在第8学期,如教学执行计划中为第7学期,请申请更改为第8学期。
二、教学任务落实(4月7日-4月17日)
1.课程所属学院需根据教务管理系统下达的教学任务,落实任课教师。优先安排优质师资负责“新财经”实验班课程教学。
2.根据校历,2025-2026学年第1学期共20周,课堂教学18周。2学分及以上课程默认排课1-18周,特殊情况需提前申请;不足2学分课程需分段排课,由课程所属学院平衡学期前后段周学时。涉及到全校范围的分段教学课程,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3.各学院需结合学生选课需求和教师工作量,合理安排通识选修课程的课堂数和容量。教学班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00人,特殊课程(如场地受限)可调整至40人以上。
4.通识选修课程新旧课程并行开课,确保过渡期衔接顺畅。2学分及以上通识选修课程仅面向2023、2022年级开放,1学分通识选修课程课程面向所有年级,落实任务时需标注面向对象。
5.落实教学任务时,需合理合班,控制班级人数。同一年级同一专业有多个班级请按顺序合班(如1班和2班合,3班和4班合),数学类课程合班不得超过2个行政班。
6.“一课多师、多师同堂”的教学班需将任课教师的上课时间在教务管理系统里落实到具体周次。
7.严格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鼓励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程或学科前沿课程。
三、课表编排(4月21日-5月16日)
1.4月21日-4月30日,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需在教务处指导下完成实验课程及特殊课程编排,其他理论课程由教务处统一编排。5月6日-5月16日,教务处统筹编排全校理论课程并完成课表检查。
2.课程原则上安排在周一至周五,避免周四下午(学生活动时间)、周五晚及周末(重修课专用时段)。
3.同一教师同一班级课程每日不超过3节(部分艺术类、实验类课程可至5节),隔日安排。教师单日授课总时数不超过5节。
4.排课需均衡班级课表,避免教师、教室、课程冲突,尽可能减少师生远距离流动。
5.课表编排工作量大,难度高,请各学院严格参照《课程编排日程表》(附件5)推进工作,不得因个人原因指定排课。
6.2025级课表编排任务待教学计划确定后单独下达,请各学院做好协调工作。
附件3:2025-2026学年第1学期教学执行计划核对情况汇总表(模板).xlsx
附件4:2025-2026学年第1学期教学任务落实注意事项及排课时间分布.xlsx
附件5:2025-2026学年第1学期课表编排日程表.xlsx
教务处
202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