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决定启动2025-2026学年第2学期的课程编排工作。现将具体安排及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核对教学执行计划(10月27日-11月6日)
1.各学院在教务管理系统下载2025-2026-2学期教学执行计划(下载方式见附件1),并仔细核对各项信息,包括开课学期、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开课学院等,确保与培养方案一致,无漏开或重开课程。
2.教学秘书与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完成对教学执行计划的初次核对并签字后,将执行计划下发至各班级签字确认。学院教学副院长需对班级(专业)教学进程表及教学执行计划最终版本复审、签字盖章,并于11月6日前将材料提交至教务处运行科存档。
3.教学执行计划原则上不可更改。确需变更的,需在教务系统提交申请(教学计划管理—教学执行计划—教学执行计划变更申请),并附经教学副院长签字盖章的《教学执行计划核对情况汇总表》(附件3),教务处审核后调整。
二、教学任务落实(11月13日-11月24日)
1.课程所属学院需根据教务管理系统下达的教学任务,落实任课教师。优先安排优质师资负责“新财经”实验班课程教学。
2.根据校历,2025-2026学年第2学期共19周,其中课堂教学17周。2学分及以上课程默认排课1-17周,特殊情况需提前申请。不足2学分课程需分段排课,由课程所属学院平衡学期前后段周学时。涉及到全校范围的分段教学课程,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美合作项目)专业,2023级与2024级排课起止周为1-11周(11周考试结束),2025级排课起止周为1-14周(14周考试结束)。
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排课起止周为1-10周(10周考试结束)。
3.各学院需结合学生选课需求和教师工作量,合理安排通识选修课程的课堂数和容量。教学班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00人,对教学场地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班人数(不得低于40人)。
4.通识选修课程新旧课程并行开课,确保过渡期衔接顺畅。2学分及以上通识选修课程仅面向2023、2022年级开放,1学分通识选修课程课程面向所有年级,落实任务时需标注面向对象。
5.落实教学任务时,需合理合班,控制班级人数。同一年级同一专业有多个班级请按顺序合班(如1班和2班合,3班和4班合),数学类课程合班不得超过2个行政班。
6.“一课多师、多师同堂”的教学班要将任课教师的上课时间在教务管理系统里落实到具体周次。
7.严格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规定,专任教师岗位的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不含毕业论文、辅导重修课程),不少于16 课时。
三、课表编排(12月1日-12月24日)
1.12月1日-12月14日,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需在教务处指导下完成实验课程及特殊课程编排,其他理论课程由教务处统一编排。12月15日-12月24日,教务处完成全校课程编排及检查工作。
2.课程原则上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五。避免周四下午(学生活动时间)、周五晚及周末(重修课专用时段)。
3.同一教师同一班级课程每日不超过3节(部分艺术类、实验类课程可至5节),隔日安排。教师单日授课总时数不超过5节。
4.排课需均衡班级课表,避免教师、教室、课程冲突,尽可能减少师生远距离流动。
5.课表编排工作量大,难度高,请各学院严格参照《课程编排日程表》(附件5)推进工作,不得因个人原因指定排课。
附件3:2025-2026学年第2学期教学执行计划核对情况汇总表(模板).xlsx
附件4:2025-2026学年第2学期教学任务落实注意事项及排课时间分布.xlsx
附件5:2025-2026学年第2学期课表编排日程表.xlsx
教务处
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