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简报(2016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6-07-15 新闻来源:    阅读次数:1545  【字体:  

教学简

(2016年第1期 总第70)


                  湖北经济学院教务处编                             二○一六年六月印

本 期 要 目

教学动态

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教学检查情况通报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教学督导工作情况通报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学生网上评教数据分析报告

教学简讯

学校完成2015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

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基础会计学3门课程获2015年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立项

我校新增3个专业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40项教研课题获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

金融学院在2016年湖北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我校学子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铜奖

院系视点

金融学院教师在全国地方高校金融教育联盟首届教学竞赛中获奖

财管学院大力推进“实务专家进课堂”

信息工程学院邀请督导来院现场说“教”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教学改革讨论会

他山之石

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



◇ 教学动态

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教学检查情况通报

根据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第812周教务处组织开展了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学期教学检查工作,本次教学检查分两个阶段进行:411日至56日为院系自查阶段,本阶段检查以院系年度计划方案及当前推进情况,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情况为重点,同时全面检查各项常规教学项目;59日至513日为学校教学检查阶段,由教学督导、各院系分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及教务处相关人员组成学校教学检查小组在院系自查的基础上对各项材料进行抽查。学校抽查情况如下:

一、试点学院改革

本年度,相关院系都结合院情,围绕“三改革一完善”(改革学生招录和选拔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完善学院治理结构)拟定了本单位2016年度试点学院改革建设方案,并按照计划有序推进该项工作。

1.在改革学生招录和选拔方式方面:一些院系通过实行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组建拔尖班、试验班、精英班等形式改革学生招录与选拔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需求,着力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如经济学系通过经济学理论(微观部分)大赛形式选拔了40名经济学理论素养较高、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研究潜力的学生组成精英班,作为考研辅导、考研导师制指导、学生学术活动的重点对象,实行“专业化、精英化”培养。金融学院制定和完善了《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学生流转办法》,打通了院内各专业、各班级的流转通道、使学生能够通过选拔机制调整到金融拔尖创新班、国际金融实验班、农银长江班等班级进行个性化、定向化培养。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拟借2015级财政学类专业分流之机,选拔30-40名学生组建财政学实验班,以高端就业为导向(考取985211高校研究生、出国、考取公务员等),在教师选派、教材选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开展综合改革。物流工程与管理学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特色虚拟班级的选拔方式、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和退出机制,并在去年物流工程精英班选拔工作基础上又开设物工精英预前班,由现有精英班学生负责宣传、招新、培训、学习和考核工作。

2.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各院系在“一制三化”、校政行企深度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各有特色,如金融学院在“双导师制”基础上不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形成由学业导师、业界导师和导师工作组共同构成的全面导师制;在校政行企深度合作方面,分别与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浠水县人民政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深度合作围绕六个共同推进联合培养人才。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与中百集团合作成功设立“中百藏龙学院”,正着手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生招录计划、协调整合课程、实行共同授课。法学院与洪山区人民法院等近20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法学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司法实践教育、立法实践教育、诊所式法律实践教育等内容,加强法学实践教学环节,推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会计学院在国际化方面,邀请了爱丁堡龙比亚大学高善生教师为审计Q1341班学生讲授《审计学前沿》课程并拟于下学期要求瑞典于默奥大学凯瑟琳教授和加州州立大学教授萨克拉门托分校邓峰教授分别来校讲授《财务分析》和《管理会计》课程。艺术学院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打造个性化学生创业平台,培养设计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创业学生人数达52人、创业项目12项,4家公司也成功入驻智慧园。信息管理学院根据院系专业特点实施“导师制”,在新生中全面实行“学业导师”,高年级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科研与创新导师”及“创业实践导师”。

3.在改革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方面:各院系通过建章立制,科学制定院系教职工管理和考核办法,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推动院系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如环境资源与国际贸易学院出台了教师岗位聘期考核办法,以师德师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领导评价5个维度作为同行评分依据,以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服务对象评分依据,加之领导评分综合计算得分对教师聘期进行考核,同时配套《年终绩效津贴办法》、《科研与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考勤管理办法》、《科研团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鼓励教师乐于教学,潜心科研,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夯实基础。金融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等学院也制定了较为科学和详细的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办法和制度。

4.在完善学院治理结构方面:各院系着力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合理配置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逐步形成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治理机制。如金融学院出台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教授委员会章程、本科生导师组工作办法、学生招录与选拔实施意见、财务管理试行办法、行政人员考核办法、教师岗位分类、聘任与考核办法、绩效津贴实施办法、学生科研奖励暂行办法、理事会章程等一系列制度章程,涵盖了学院治理的各个方面。信息管理学院则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明确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决策、管理职权,明确党政联席会议、教职工代表会议的民主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科学民主机制。

二、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改革

各院系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模式上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如金融学院确定了16项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项目,推动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并选拔11名班级助教、9名课程助教和1个课程助教团队配合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则利用周四下午院系集中时间让学生评教靠前的教师做交流发言,分享经验和做法,相互借鉴和学习。许多教师都在积极思考、敢于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管理方式,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1. 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杨雅南老师在专业必修课《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中注重案例的时效性、科学性,通过选择一些冲突性案例,引导学生开展针锋相对的辩论,启迪学生思考。信息管理学院彭瑞卿老师将手机APP引入课堂,利用APP布置作业,学生现场答题并自动统计答案,增强教学互动效果。

2. 在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方面:经济学系王琼老师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探索互联网平台教学手段改革,利用南京大学出版社慕课平台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模块。环境资源与国际贸易学院周蓉老师对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探讨,选择了《国际经济学》第四、六、八章等章节制作了教学视频、提前将教学目的、知识点、课件、问卷调查等资料发给学生,按不同章节对3个教学班级进行了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的对比研究,总结已取得的经验效果及不足之处。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积极推进行业导师进课堂,聘请湖北省贸促会对外交流促进中心展览总监吴旻,中国烹饪大师余勤、台湾学者周明智教授等行业及业界人士与专任教师同堂为学生授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采取了“一课多师”的专题式教学组织形式;在《形式与政策》课堂教学中辅以网络教学,微课的形式,融入了当前国内外时政热点的解读。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学专业基础课《中外新闻传播史》由夏兴通和台湾籍教师邱伟云共同授课,从不同视角给学生丰富的认知。

3. 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酒店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继续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部分专业课程纳入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环节之中,深入探索“学中干、干中学”、“工学交替”,实施效果良好。

4. 课堂管理方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林颖老师注重做实平时成绩,通过考勤、作业(至少4次且亲自批阅)、小测验(现场做现场交)、考前公布平时成绩等方式加强课堂管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压力和动力。信息管理学院贾玉福老师将学生科研项目带进课堂,利用“刷脸”APP进行日常考勤。许多教师针对学生课堂沉迷于手机等突出问题,在提升课程质量、增强课堂吸引力、有效进行课堂管理等方面正在进行有益探索。

三、各项常规检查项目基本按要求进行,教学规范方面的老问题依旧存在

1. 教学进度提交情况

本学期共开设本科课堂数2175个,其中在教务系统中提交教学进度计划课堂数为2033个,未提交课堂数为142个,系统提交率为93.5%,相较往年有大幅提升,未进行系统提交的课堂主要为重修课堂、少数公共基础课同头课堂(统一提交纸质版)以及个别外聘外教课堂。从提交内容来看,许多课堂教学进度计划内容过于简单的现象尚未改进。

2. 作业布置及批阅情况

本次教学检查共抽查46门课程的作业布置及批阅情况。从作业的布置量和批阅量来看,绝大多数课程布置次数为1-2次,《西方经济学》(张全红)、《宏观经济学》(王琼)、《国际金融学》(罗鹏)、《审计学》(杨海丛)、《高级财务会计》(邵天营)、《计算机辅助环艺设计2》(杜伟)、《网络动画》(吴柯达)、《线描》(王宇翔)、《素描》(田园)、《灯具设计》(罗莹)、《日用品设计》(杨洋)、《大学语文》(谭少茹、孙璇)、《广告学导论》(张勤)、《广告策划与创意》(张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沈卉卉)、《时间序列分析》(卢米雪)、《数理统计》(杨珂玲)、《电路分析基础》(杨蕊)、《数字电子技术》(王金庭)等20个课堂作业布置次数在3次以上。从批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老师批阅认真,林颖、杨蕊、王金庭等老师还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了认真地修改,但仍有少数课堂作业未批阅成绩等级和日期、极个别课堂作业未批改。,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未按规定提供作业检查。

3.院系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本次共检查了57个系(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记录,从抽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研活动基本能按照教研活动计划按时开展,活动形式较为丰富,主要围绕教学改革与建设、课程及教材建设、集体备课和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等主题进行,多数教研活动记录较为详实。但依旧存在如下问题:(1)个别教研活动计划次数过多,效果难以保证,如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物流系教研活动计划14次仅完成6次;(2)少数教研活动进展滞后,如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烹饪与营养学系教研活动计划仅6次只开展2次,计划所列活动未能按期进行;(3)部分教研活动记录过于简略,如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等。

4.听课情况

本次共有64位院系领导提交了听课记录表,共听课233次,少数院系领导未提交听课记录,部分领导听课次数未达到全学期要求听课次数的一半。此外,绝大多数院系都组织教师进行相互听课,交流教学经验,共有388位教师听课702次。但从听课记载来看,部分教师建议写得较为简单,个别教师听课未记载被听课教师姓名等信息。

5.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及本学期期中结业考试试卷归档情况

本次教学检查共抽查试卷172袋。经过多年对试卷归档的严格要求,整体情况较好,绝大多数院系的试卷归档工作符合规范,材料齐备,许多教师的课程平时成绩记载认真详实。但检查依然发现一些问题:少数答题册未按学号从小到大顺序排序;部分试卷的答题册、总评成绩表或试卷分析报告缺签名;个别试卷袋缺少试卷、平时成绩等材料。

6. 2016届毕业实习总结和毕业论文答辩安排情况

1)毕业实习方面:由于部分学生未能在第8周毕业实习结束后及时返校,导致部分院系毕业实习成绩评定工作无法按时进行,截至第12周,共有9个院系完成了毕业实习成绩的汇总,7个院系完成了毕业实习工作的总结并提交总结报告。

2)毕业论文方面:在答辩组织工作上,各院系均拟定了详细的毕业论文答辩方案,明确答辩的时间安排、工作程序、答辩分组、材料提交要求以及成绩评定等内容,其中经济学系还明确了论文逾期未交、重复率检测不达标以及第一轮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论文需按要求修改合格后方可给予二次答辩机会;金融学院作为试点学院率先引入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对全部毕业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制定了详细的《毕业论文推优、暂缓通过实施办法》,从管理和制度上强化学生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在答辩时间安排上,除会计学院、艺术学院动画系论文答辩安排在第13周外,其余院系毕业论文答辩均安排在第12周进行,基本保证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及材料归档工作能在530日以前完成。

7. 2015年度立项(培育)国际化课程建设情况

本次共检查2015年度国际化立项课程12门,培育课程6门。总体来看,经过一年的建设,绝大部分立项课程已经全面推进了课程建设,拟定了开课计划,《投资学》、《国际贸易》等课程已经开始尝试本校教师半程开设或邀请国外专家来校授课,培育课程还多处在初步建设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多数课程注重教师团队的国际化建设,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国际金融》、《管理学》等课程团队邀请海外知名学者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邀请国际知名教授来校授课,本校教师全程参与,《财政学》每年选派1名课程组成员赴境外访学和进修,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出国进修访学,提高了本校教学团队的国际化水平。教学内容建设方面,《国际贸易》、《管理学》均在参考外文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实际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教学方法探索方面,《货币金融学》将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法贯穿始终。教材及相关资源建设方面,《中国文化概况》已出版全英文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了微课程库和开放式网络案例资源库的基础上,还开发了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个性化教学平台。考核方式方法建设方面,课程均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考核方式,并加大了过程评价的比重。国际化合作建设方面,除了课程组教师海外访学外,《国际商务》聘请国外教师走进课程和指导教学活动,并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化教学项目。

本次检查中也发现了相关问题,具体表现为:从目前已经开设国际化课程的情况来看,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英语水平成为授课质量不高的瓶颈,应当在高年级开设;教学团队建设是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核心,但是本校教师团队的培养仍需进一步加强,教师全部消化国外前沿教材、使用英文课件及课程大纲尚有一定难度;教师的国际化课程教学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模式有待改进,大多数课程的教学仍是以单向的课程讲授为主,采用探究式、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太少。

8. 课堂教学情况

本学期,教学督导继续在听课督教的同时对学生到课率情况进行了抽查,综合前12周督导巡课抽查记录数据,有126个课堂到课率不足70%,有35个课堂到课率不足50%,其中,9个到课率不足30%

第几周

周几

节次

课程名称

上课教室

上课班级

课程性质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到课率

4

周四

5.6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

J3-104

国金Q1341,金融Q1341,金融Q1342,金试Q1341,农银Q1341

专业选修

194

58

29.0%

4

周四

7.8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

J3-104

国金Q1341,金融Q1341,金融Q1342,金试Q1341,农银Q1341

专业选修

194

50

26.0%

6

周三

1.2

零售管理

J2-211

工商Q1441

专业选修

49

8

17.0%

6

周四

7.8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辅导

J3-104

国金Q1341,金融Q1341,金融Q1342,金试Q1341,农银Q1341

专业选修

194

35

18.0%

6

周五

7.8

公司报告(ACCA-P2

J2-412

会计ACCAQ1341

专业必修

68

20

29.0%

7

周三

1.2

XML技术

J2-101

软件Q1341,软件开发Q1341

专业必修

55

16

29.0%

7

周三

1.2

财务分析

J2-218

会计Q1341,会计Q1342,会计Q1343

专业限选

64

6

9.4%

8

周二

3.4

财务分析

J2-218

会计Q1341,会计Q1342,会计Q1343

专业限选

64

14

21.9%

12

周三

1.2

公司法与商法

J2-414

会计ACCA1441

必修

47

0

0.0%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教学督导工作情况通报

本学期,我校6位教学督导按照各自的学术专业领域和分工,对全校的本科教学各院系的日常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督查和指导,截至第12周,现场听课共计240余节次,巡查课堂1500多个,同时,各位教学督导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及期中课程结业考试巡查,院系教研活动、教学督导例会、教学例会及教学工作会议等各项工作,学习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观念,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督教、督学与督管作用。

为了做好教学督导工作,各位教学督导坚持督查和指导并举的方式进行巡课、听课,并通过与学生、老师交流中了解全校课堂教学情况。总体地说,我校课堂教学情况良好、教学秩序正常。多数老师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教学正常、准备充分;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精神饱满、热情洋溢;语言清晰,简练准确;表达生动,课堂活跃。

但从巡查听课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频繁调课。巡查发现,共有59人次调课,调课原因主要为任课老师外出开会、家中有事或身体不适等。频繁调课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其中,极个别老师未经申请,擅自将两个班级单班上课的课程合为一个大班上课。

2. 少数教师坐着讲课的情况时有发生。巡查发现,共有16人次坐着上课,其中部分教师因身体原因或需使用实验软件坐着授课。

3. 个别教师上课迟到。巡查发现,共有4人次老师迟到,主要因教师生病或交通堵塞。

4. 部分课堂到课率较低。巡查发现,有6个课堂班级到课率不足30%

5. 是课堂管理不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玩手机成普遍现象,任课教师听之任之,不加管理,极个别课堂甚至有80-90%的学生上课看手机;二是迟到严重,个别课堂学生自由进出,老师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三是学生上课吃早点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尚存的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教学督导组也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水平。

教学督导在听课中发现,统计学院徐勇、统计学院王珂英,信息工程学院李俊、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杨雅南老师,金融学院孙玲、叶翠红等老师多媒体课件设计得好,图文并茂,制作新颖,加之教师授课生动,精神饱满,举止得体,整个课堂气氛好,学生无玩手机现象。但听课也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课件过于简单和呆板,有些仅把教材上的章节和内容照搬上去,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建议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或比赛形式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

2. 加强课堂管理。

学生是受教育者,老师是教育者,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老师应有批评的责任,如部分课堂学生喜欢靠教师后排坐,任课老师应在上课前提醒学生往前面往中间坐;学生迟到、玩手机、打瞌睡、吃早点,任课教师应及时提醒和批评,不能不管不问。

3. 研究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班级专业情况,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学生网上评教数据分析报告

学生评教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之一,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学生网上评教前,教务处通过教务处网站、教务处官方微博、学生信息员等多种渠道发布评教通知,使广大同学明确了评教的时间、意义、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并于20151217日至2016115日期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学生网上评教工作。

教务处教学督导与教学评估办公室根据学生评教的各项数据,筛选出极少数无效的评教信息,并进行分类汇总,全面了解全校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依据。

一、评教结果及情况分析

本次评教涉及全校17个本科院系,应参加网上评教学生135262人次,实际参加评教125041人次,参评率92.44%。共有655名教师(含44名外聘教师)为本科生上课并接受学生网上评教,教师总体平均得分为91.579分,其中最高得分94.134分,最低得分83.746分,分差10.388分,得分高于全校教师平均得分人数372人,占受评教师总人数的56.79%

1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学生网上评教统计表

院系名称

受评教师人数

高于全校平均分人数

最高得分

最低得分

平均得分

经济学系

31

8

93.452

88.027

90.878

环境资源与国际贸易学院

24

16

93.114

84.792

91.659

金融学院

52

32

93.79

87.564

91.851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3

16

93.556

93.556

92.252

工商管理学院

35

16

93.637

86.831

91.212

会计学院

58

42

93.979

88.879

92.075

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

21

9

93.21

86.63

91.314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32

17

92.923

85.402

91.121

法学院

29

19

92.913

89.962

91.896

马克思主义学院

26

11

93.181

89.582

91.353

艺术学院

48

29

93.2

87.448

91.476

新闻与传播学院

30

12

93.024

87.304

91.217

外国语学院

74

48

94.134

88.228

91.864

统计学院

42

26

93.579

88.786

91.778

信息管理学院

20

11

93.35

90.024

91.842

信息工程学院

59

24

93.252

83.746

91.065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51

36

93.457

89.498

91.737

合计

655

372

94.134

83.746

91.579

17个院系分别抽取了得分前三名和末三名的教师共计102人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

1. 从受评教师的职称结构上来看,各院系排名前三名的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样本人数占本职称受评人数的比例略高于其他职称教师的比例,可见,高职称教师由于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知识结构以及科研水平相对较高,教学效果较好,更受学生欢迎。在排名末三位的教师中,助教职称的教师比例相对较高,说明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中还有待提高。

2: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学生网上评教按职称结构样本统计表

职称结构

受评教师人数

样本人数

前三名人数

占本职称结构受评人数的比例

末三名人数

占本职称结构受评人数的比例

教授

81

14

8

9.88%

6

7.41%

副教授

254

42

22

8.66%

20

7.87%

讲师

245

36

18

7.35%

18

7.35%

助教及其他

75

10

3

4.00%

7

9.33%

合计

655

102

51


51


2. 从受评教师的学历结构上来看,在排名前三名的教师中,本科以下学位教师的样本人数占本学历受评人数的比例相对较低;而排名末三位的教师当中,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同样较高,也反映出我们的年轻的高学历师资队伍中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需磨练。

3: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学生网上评教按学历结构样本统计表

学历结构

受评教师人数

样本人数

前三名人数

占本学历结构受评人数的比例

末三名人数

占本学历结构受评人数的比例

博士

230

36

18

7.83%

18

7.83%

硕士

227

42

21

9.25%

21

9.25%

本科及以下

198

24

12

6.06%

12

6.06%

合计

655

102

51


51


3. 从受评教师的年龄结构上来看,在排名前三的教师中,中年教师占本年龄段受评教师的比例相对较高,这说明他们往往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而排名末三名的教师中,中、青年教师比列较低,说明随着各院系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提高,通过集体备课、老带新等活动,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4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学生网上评教按年龄结构样本统计表

年龄结构

受评教师人数

样本人数

前三名人数

占本年龄结构受评人数的比例

末三名人数

占本年龄结构受评人数的比例

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

198

31

16

8.08%

15

7.58%

36-45岁中年教师

281

44

23

8.19%

21

7.47%

45岁以上老教师

176

27

12

6.82%

15

8.52%

总计

655

102

51


51


总体来看,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课程教学情况良好,得分较高的教师教学内容充实,既有较大的信息量,又有深度适宜的理论分析和讲解,以学术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而获得学生好评。在本学期各院系排名前列的老师中,有20多位老师是连续多个学期的学生网上评教中均在院系受评教师中排名前列,但也有个别老师多次在院系评教中排名靠后。此外,外聘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外聘教师特别是年轻的外聘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学生反映较大。

二、学生评教反映出的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方向

从学生评教的得分和学生的评语来看,依旧存在个别教师责任心较差,备课不到位;照本宣科、满堂灌;理论知识传授较多,实例讲解不够;教学方法不当,缺乏师生交流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各院系还应继续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老带新、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课程进修、业务培训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探讨,引导青年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外聘教师管理,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


◇ 教学简讯

学校完成2015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本科院校开展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函〔201538号)的有关要求,为建立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常态监测机制,学校于20151120日至2016115日开展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

本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填报是我校接受2018年教育部审核评估的起点和基础,数据采集的内容包括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条件、学科专业、教师信息、人才培养、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7个方面,69张表格,570个数据点,数据间相互关联,相互校验,充分反映出学校教学真实状态。

整个数据填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到学校16个职能部门,在教务处、发展规划处牵头组织下,学校各个部门按要求密切合作、相互协调,顺利完成数据填报工作,保证数据的真实、逻辑的严谨。

据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按照教育部要求建立的对我国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及其质量进行常态监控的机制,既是教育部评估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即将开展的审核评估中学校自评和专家进校考察的数据基础。

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基础会计学3门课程获2015年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立项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2015年度湖北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课程名单,我校报送的《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基础会计学》三门课程全部入选。

进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建设,对于加快推进我校网络课程建设,传播和展示我校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学校要求立项课程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标准,按照优质、开放、共享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真正成为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我校新增3个专业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近日,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我校信用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翻译三个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分别授予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学士学位。至此,我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专业已达43个。

省学位办要求我校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士学位管理的规定,在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管理、毕业论文等方面继续加强建设,切实加强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0项教研课题获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

近期,学校公布了2016年校级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名单,经过专家评审、教学委员会审议,“基于“互联网+课堂”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40个项目被确定为2016年校级教学研究立项项目。

学校要求,要把开展教学研究项目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不断推进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坚持教研相结合,寓研于教,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各项目要建立完整的工作档案,加强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做好项目的结题和总结工作,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金融学院在2016年湖北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作

典型发言

47日,2016年度湖北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召开。我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何慧刚、教务处处长郭奉元、金融学院院长许传华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邓立红处长主持。

会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六所高校就各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等情况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我校金融学院院长许传华代表学校就试点学院推进作了《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金融学院试点改革》的专题经验发言,介绍了金融学院围绕“三改革一完善”不断深化院系改革,形成了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了学科专业新优势,构建了协同发展新机制,激发了教师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许院长的主题汇报获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为推进我省各高校试点学院改革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省教育厅主管高教工作的副厅长徐雁冰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徐厅长在讲话中,首先回顾了“十二五”我省高等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及不足,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湖北高校要抢抓机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改革为动力、以分类分层发展为突破口,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

我校学子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铜奖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于201592日举行,经济学系胡适、王聪、周菊芳、贡维盛、王德涛和工商管理学院王皓炜六位同学组成的创业团队荣获创意赛铜奖。团队指导老师为经济学系陶珍生博士。2016328日,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对获奖团队进行公布。

本次大赛共有106所高校的2226个项目报名参赛,项目分创意和实践两个类别,涵盖“互联网+”传统产业、“互联网+”新业态、“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等4个领域。在各高校校级初赛基础上,有1768个项目进入省复赛。通过网络评审,162个项目团队进入省级复赛现场赛。在复赛现场,由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高校等领域专家组成评委会,通过项目展示及答辩、投资人面谈、项目互换互评等方式,最终评出金奖项目18个、银奖项目36个、铜奖项目107个。

大赛由省教育厅、经信委、科技厅、人社厅、团省委、省科协共同举办,旨在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院系视点

金融学院教师在全国地方高校金融教育联盟首届教学竞赛中获奖

528日,由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报支持举办的全国地方(财经)高校金融教育联盟教学竞赛暨2016金融教育交流座谈会在河北金融学院隆重召开。

本次教学竞赛分为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三个竞赛单元。来自全国28所高校的40位教师分组参加了全国现场总决赛。金融学院通过精心组织和选拔,推荐金融系孙玲、保险系高俊两位教师参赛。通过激烈角逐,孙玲获得课堂教学一等奖,多媒体课件二等奖,教学设计三等奖,高俊获得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教学二等奖,多媒体课件二等奖。

据悉,本次竞赛旨在加强地方(财经)高校金融教育联盟成员之间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推动联盟成员高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财管学院大力推进实务专家进课堂

为深化试点学院改革 ,财管学院院大力推进实务专家进课堂系列活动。

425日,林颖老师主讲的税务Q14411442《税法》课堂邀请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国际税收研究会会长、湖北经济学院第一任校长许建国教授。在林颖老师讲授完商品劳务税现行税制的基础上,许教授从理论到实务、从历史到实现、从国际到国内对商品劳务税的理论发展、制度演进、现实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商品劳务税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课后学生们还与许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

本次活动,只是财管学院今年“实务专家进课堂”活动的开始,本学期的《税法》课程还将在后期持续深化推进该项活动。学生们纷纷表示,“实务专家进课堂”不仅学到了书本无法学到的知识,而且是一次非常好的励志教育。

信息工程学院邀请督导来院现场说“教”

331日,信息工程学院请来教学督导夏春华老师共同探讨学院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现场说“教”。

夏督导首先对教师们认真细致的教学态度给予了肯定,随后也列举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学生课堂纪律的问题: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吃早餐等。对此,夏督导建议:大学是学生养成自身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对于发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及时指出并制止。作为教师,既要授业于人,更要授德于人,我们应该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己任。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夏督导表示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结合听课中发现的问题,他建议:目前许多老师上课,都有大段放映PPT的习惯,这样一来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疲倦,特别是工科专业,很多公式,学生难以理解,最好能在黑板上推导一遍,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们理解公式,也能强化记忆。

最后,夏督导与现场各位老师就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高刃、党委书记邓志华及其他院领导对夏督导来院指导教学工作表示了感谢。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教学改革讨论会

4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了教学改革讨论会。讨论会以当前正在开展的“专题式教学改革”为议题进行了探讨。

根据老师们的反映,各门课“专题式教学改革”总体实施顺利,学生反响良好,老师收获匪浅。但也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题教学分头展开,对原先按照时间线索或逻辑线索依次进行的教学顺序有所冲击,授课的连贯性下降。二是教师在每个课堂只讲一个专题,和学生接触时间太少,师生联系有所淡化,这不利于师生交流,也会影响学生的网上评教的客观性。三是各个专题之间在内容取舍、讲课方向、授课风格上统一性不够,导致课堂效果起伏大。四是对教师本身教学能力提升不利,因为一位老师长期讲一个专题,可能导致关注面变窄。五是影响排课,每位教师负责数量相同的专题,课时调整灵活性变小,教学型教师无法兼顾多门课。

对于解决措施,大家一致形成以下意见:一是按照四个学期上完的做法,学生每学期学一门课程,并将一学期分成两段时间,前面的专题让教师固定在一个班讲,后面的专题让教师在不同班讲,这样可以留一部分机动时间。二是实施专题交换的做法,备课时集体备课,每一个老师将自己所备的专题互相共享,每隔一段时间(一年或两年),教师们交换所讲专题,以提高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的熟悉度。三是备课时要把教材内容与拓展内容、教材观点与深度研究进行良好的融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四是可以加强讲授过程中和讲完后的习题练习比例,以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五是每一位教师要统一严格管理课堂,加强对学生的考勤要求。

最后,叶晓东院长指出,教改一定要推动。但“专题式教学”本身只是目前推动教改的一个抓手,并不是目的。教改的真正目的还是激励每位老师更用心关注教学,注意过去忽略的细节,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 他山之石

编者著: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启动之年。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本刊特刊出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高峰论坛”上的讲话,以期在这一意义重大的改革进程中,通过相关的理念探讨、实践的交流,对我校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

2016-05-17 来源:《光明日报》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2015年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再次明确,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中心、是根本,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的存在价值。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都聚焦人才培养,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凸显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因此,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坚持“本科为本”,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世纪之交,美国有关机构发布了《本科教育重建——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近年来,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2012年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改革,等等。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从世界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各国无一例外都将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并为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这些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发挥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从教育对象特点看,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迫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些高校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大力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解决我国高水平大学发展中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总体上看,我国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一些学校包括高水平大学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实际、脱离时代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相对陈旧单一;实验、实习、实训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仍有待增强。

  一些高校在办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比较突出,领导对本科教学工作重视不到位、教师投入不到位、优质资源保障不到位。一些高校要特别注意防止三种情况,一是防止只重视学科建设而忽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侧重于知识体系的继承与创新。专业建设是社会需求与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结合,侧重于专门人才的培养。一流学科是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但不等同于一流教学。在“双一流”建设中,要把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相结合,使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专业建设成为有机统一体,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二是防止只重视研究生教育而忽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特点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以及科研项目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一些高水平大学无论校方还是教师都十分关注研究生教育,但对本科教育却不同,我们不能只重视研究生教育而忽视本科生教育。要看到,一流本科教育是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没有一流本科,也难以实现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三是防止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和策略,一些高校实施的面向少数学生的改革实验班,集中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培养,努力使他们当中成才率、成“大才”率高,这十分必要。但同时,要将实验班先行先试的教学改革成功经验进行推广,使教学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学生。这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要着力深化教学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水平大学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实现更高质量高等教育这一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各校的情况不同,改革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但有几项任务是共同的。

  更新教育理念。目前,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差距。结合我国新时期大学的使命和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改革趋势,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更加注重创新性,加强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更加注重实践性,加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加注重选择性,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更加注重适应性,培养学生在未来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各项能力;等等。总体而言,大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体现国家社会需求,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不同学校办学定位,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改革理念不仅是改革设计者的,更重要的是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理念和实践探索。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目前各高校积极行动,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总体看,还在起步和推进阶段,一些高校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有偏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贯穿到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教学全过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应着力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重新修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学校的各类课程包括通识课、专业课都应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教育资源,与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共同构成完整有机的课程体系。应着力于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鼓励教师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这是高水平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最大优势,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应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改革单纯知识考核、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简单做法。着力于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和支持休学创新创业的制度,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高校要根据国家发展需求、科技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优势,制定好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积极设置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急需的相关专业。高水平大学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急需人才的重任,要结合实际,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更新升级,努力适应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寻求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不断提高传统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社会实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制度创新。我们要着力完善这个机制,把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聚集、转化为教学资源。着力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争取用人部门自始至终参与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行业和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进一步探索多种形式的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促进政产学研深度结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着力加强综合实训中心建设。整合校内资源,建设功能集约、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着力建立健全高校教师与实务部门专家双向交流机制。一方面,积极吸引更多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研究、实践经历,特别是支持实践教学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提升国际交流合作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水平大学师生和教学资源的跨国流动已成常态,要进一步提高水平。在人才培养标准上,一些学科专业要积极稳步推进国际实质等效标准,促使我国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水平。还要看到,一批世界高水平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高校要认真研究和科学借鉴,结合国情和校情探索这些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实践。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水平大学要主动适应,积极引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趋势。当前,主要有三项重要任务:一是建设课程。学校要积极组织、鼓励和指导支持教师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建设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使更多学生共享名师名课,也让更多中国优质课程走向世界。二是加强应用。积极探索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积极探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三是创建制度。要积极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和学分互认等配套管理制度。

  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大学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十二五”期间,有19所高校在数、理、化、生、计算机等领域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建立了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区。“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计划”,改革、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学习、研究。各校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茁壮成长。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拔尖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领跑学校整体教学改革,促进整体教学水平提升。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要狠抓工作落实

  做好顶层整体设计。当前,高校正在修改完善“十三五”规划、制订“双一流”建设方案,都要把加强一流本科、深化教学改革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其中,提出明确的目标、政策和举措,整体推进,配套实施。

  落实主体责任。要进一步明确,高校主要领导是本科教学工作的责任主体。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部署本科教学工作,积极、务实、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高校要加大对本科教学工作和改革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形成系统化、高强度、可持续的支持保障机制。一是支持优秀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和通则。必须非常明确,高校教师“老师”是第一身份、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上好课”是第一责任;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师评聘、奖励、考核、监督等机制,积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追求卓越。特别要重视引导一流教师为本科生上课,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都要站上本科讲台,不但开研讨课、举办讲座,还要为本科生完整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二是对于院系和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大学的校领导们其实还是拥有大量可支配、可利用的资源,关键看是否足够重视,是否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三是一流资源要配置给本科教学,除了确保本科教育所需经费,还要努力聚集更多优质资源,使学校一流学科、一流科研、一流成果转化为一流的本科教学。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机制和质量文化。要努力建立、完善学生、教师、管理者和社会用人单位等多角度评价教学质量的制度;建立通过自我评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建立教师、学生、管理者把促进质量提升作为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的质量文化。

  (此文摘自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201656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厦门大学联合主办的“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学院地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大道8号     邮编:430205
版权所有:湖北经济学院教务处         鄂ICP备05003310号